孟凡驰理事长谈“十四五”企业文化建设方向和重点任务

编者按:中外企业文化峰会-2020年杭州峰会上,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理事长孟凡驰教授以“‘十四五’企业文化建设方向和重点任务”为题做了总结报告。为通俗易懂,本网站将报告以问答方式呈现,供企业文化工作者参考。

 

“十四五”企业文化建设方向和重点任务问答

 

 

1、“十四五”期间企业文化建设该如何在宏观上把握?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有多个方面,其中三项最值得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者关注,是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原则依据。

 

一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

 

二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研究中华文明、中华文化的起源和特质,形成较为完整的中国文化基因的理念体系”。文化基因这个概念,在我目力所及当代文献中是国家领导人第一次谈到。以前对这个概念使用争议比较大,有人认为文化不能谈基因,基因是生物学概念。现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来,是将文化深度挖掘深入推进。企业要想基业常青可持续发展,经营手段、管理方法、制度流程都要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但它的文化基因是恒久的。文化在长时间发展的过程中,它可以不断的加进新的元素,使这个基因更强大。中国同仁堂、胡庆余堂和日本一些具有悠久历史的企业,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根本的原因就是有一个强大的文化基因,它活跃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形成一种恒久的持续发展的灵魂。

 

三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提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推动企业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发展,并明确企业家精神的五个方面内容:爱国情怀、勇于创新、诚信守法、勇担社会责任和拓展国际视野。这将成为培育中国企业家精神的基本原则和方向。

同时,新基建、新科技迅速发展影响和改变了企业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不断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历史发展到了一个新的节点,在这个新的历史节点上,企业文化应该匹配社会的发展方向。

 

2、企业文化建设经验丰富的早发性单位和刚刚起步的后发性单位应该怎样把握自己的工作重点?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有的企业文化觉醒和建设比较早,他们的经验也很丰富,创造了非常多的路径和方法,而且发展的也非常健康。有一大批文化比较成熟的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几乎是在80年代初,企业文化理论传入初期就敏感地抓住了,形成自觉的、有理论指导的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比较晚一些的企业,就要改变文化的蒙昧和自发状态。有些企业领导者至今尚不知文化为何物,也没有科学的文化建设,只是在语言上常讲文化的重要性,这是全国都在强调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角色的背景下,好像不讲文化自己就没有文化。这些文化建设比较滞后的企业,应该迅速由自发状态向着文化觉醒和自觉努力。

 

企业文化建设比较成熟的企业应该由文化自发走向文化自觉,向文化的习惯和模式定型发展。企业文化的自身个性是什么?文化的模式应该怎样定位?应该有一个理性化的总结。企业文化建设多年,企业的文化力形成的水平怎样评估,应该怎么表达?文化力核心价值和核心竞争力有哪些,应该有一个总结。

 

非常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单位,要着力解决内部不平衡的问题,基层单位有的做的特别好,有的就差一些,有的企业文化知识丰富一些,有的欠缺一些。文化管理无盲区,消灭这些盲点和盲区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重点。

 

3、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企业文化也要升级与拓展,那么企业文化的升级该升什么、拓展什么?

 

所谓升级就是企业文化的体系升级,不管是核心灵魂部分,还是形式载体部分,都到了升级改进的时候。要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新形势新特点,文化内容体系的升级改进要逐渐地科学化、理论化和现代化。

 

所谓形式就是企业文化的载体和表达,像国家电力投资集团的目视化,他们就是以美学理论作为依据,用美学提升作为一种目标来做目视化,而不是简单的外化于形。把外化于形的方式提高到一个新的领域和新的高度,这就是形式上要科学化、理论化、现代化。

 

亚文化体系要拓展延伸,主要体现在子文化和专项文化这两个方面。企业文化建设的先行者和优秀单位,这方面的工作应该进入到一个新的高度。对于企业文化处于初期阶段的企业来说,应该在主文化建设基本成型和有一些实践经验以后才能开始亚文化建设工作。初期的主文化和亚文化同时做,往往在概念上容易混乱,实践上也难以操作。

 

4、企业文化基因和企业生存发展精神合法性为何重要?

 

首先要确认企业发展的文化基因,从而建立企业经济、经营和管理的精神合法,是企业基业长青的根本需要。

 

大部分企业在经济合法性上,在社会合法性上,在法理合法性上,基本上都没有问题。所谓的精神合法性,就是企业为什么经营?经营的核心理念是什么?企业存在的终极目的是什么?企业与社会的责任是什么?要有鲜明的文化主张。这些文化主张就是企业经济生存、经营和战略发展以及企业管理的精神合法性。重视审视企业发展的终极目的和使命,牢记创立企业的文化初心至关重要。

 

回顾一下企业发展历程,梳理企业的一些文化资源,我们传统资源有哪些?当下资源有哪些?我们形成的个性特色有哪些?我们的文化理念有哪些?梳理以后确认本企业的文化基因把它定下来。这些文化基因在长期发展当中,应该是世代坚守,不断丰富和发展,但是基因的核心不能随意改变,更不能去伤害它,伤害了它就会伤害了企业发展的根基。文化基因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表达。

 

经济活动中的精神理性,就是在经济活动、经营管理、产品生产等过程中的指导理念和文化意义的思考。这种精神理性在经济活动中的张扬,对于企业发展和凝聚职工队伍至关重要。美国的企业在这方面很重视,美国总统约翰逊60年代提出了一个“伟大社会”的纲领。他强调说,物质本身不能建立理想的文明,还需要道义、精神和美的追求,要“防止旧有价值观被无节制的经济增长所埋葬”。他很重视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中的文化和道义,也看到了无节制的经济发展,会把一些核心的优秀价值观丢掉。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内实行推特治国,语言上信口开河出尔反尔,行为上乖张荒唐让人摸不着头脑。反对派认为,他的做法对内损害了美国的基本价值观,对外不遵守国际规则,不尊重国际组织。他不主张多边合作,主张零和博弈,这损害了美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损伤了美国的软实力。重视精神理性在经济发展中的竞争合法性,注重软实力的发展,这是企业文化建设者应该深思的命题。

 

5、如何评价中国企业家精神的现状?

 

锻造具有高度文化自觉和强烈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家群体是企业文化和企业不断创新的保证。

 

有分析家认为美国繁荣得益于四个理论: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人人为我,大众为公,市场调节、专业分工;“凯恩斯主义”—— 政府干预,刺激需求;哈耶克“自由市场”反政府干预;熊彼特的“企业家社会”——以思想和技术创新为特征的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能够适应市场环境,推动市场发展,推动企业不断创新,推动经济进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五条企业家精神,企业文化建设应该把企业家精神确立作为一项内容。我们一些民营企业家、国有企业经营者非常有思想、有深刻主张,但他们不愿意或者不勇于呈现出来。每个企业都应明确共性之下的企业家个性精神是什么。美国著名企业家朱克曼认为:造成美国经济强盛的根本原因是“美记”企业管理和特有的企业精神,形成善于经营管理的传统。

 

中国企业家群体的成长和企业家精神的形成存在一些主客观障碍:

 

首先、市场经济环境时间短,社会整体改革过程中制度不完善,企业家成长的文化氛围不足,机制不健全,影响了企业家的成长和企业家群体的出现。

 

其次、企业家的理论修养系统性不足。如果企业经营者没有理性化的思维,没有理论上的武装,整个经营决策行为没有一些基本的理论依据,只能成为立意站位不高,格局不大,“瓦匠”、“木匠”一样的管理者,只是重复日常工作。

 

第三、思想的力量不够强大,文化觉醒晚,文化自觉的水平与时代要求差距大。最近天能集团董事长写了一本书叫做“企业家的思想力量”,写他怎样深入思考,用思想文化带领企业卓越进步的,很有价值。每一个企业的企业家,不仅指董事长或总经理,它是一个群体,董事长、总经理等组成的企业家群体,都要有企业家精神。

 

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和励精图治的传统,在世界上是一流的。如果主客观条件迅速改善,出现一批有作为有个性有魄力的世界级企业家和个性鲜明的企业家精神,不应该是难事。

 

6、怎样理解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人本思想?

 

以人为本是凝聚民族意志的核心理念,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终极旨归,是企业竞争取胜基业长青的根本保证。

 

 企业文化理论创立之初,企业文化专家就分析,为什么要在企业倡导文化管理,就是因为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美国企业的管理过分注重经济手段,忽视了人的因素,因而被重视企业文化的日本企业所超越。

 

在我国今年的“抗疫”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赢得了全民族的拥护,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积极响应。“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与我们倡导的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是一脉相承的,不但能够克服重大社会困难和危机,而且是一个社会长久发展的根本。

 

美国的抗疫目前为什么是另一种局面?这与他们骨子里所信奉的文化理论之一——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有关,这个理论的核心理念是自由竞争,适者生存,是将达尔文的自然进化论应用于社会管理中。所谓群体免疫就是这种理论的现实体现,免疫力强你就活,免疫力不强你就死,自然淘汰。自然发展有它自身的规律,但是在社会发展中,如果也主张这种生物进化方法,就会形成强烈的社会不公正,它会置基层和草根民众于不顾。这不是中国人所认可的一种价值观,它也不是世界其他国家认可的普适价值观。以人为本还是最科学的核心理念。中国传统文化中,《尚书》中讲“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说,“仁者,爱人”;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指出:“目前已出现了新的人本主义价值观和全球性经济需求”,他认为60年代的人本主义在美国、欧洲已经过时,现在出现新的人本主义,主张以人为本。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认为,资本主义最大的缺陷是只注重经济而不考虑人,是单维取向。克林顿认为,必须进入“人的本性、价值观、精神和灵魂深处”,你才能够正确的引导社会发展。新时代新潮流都非常重视对于人的生命的尊重和人的地位的尊重。

 

企业文化终极价值功用——人本至上。它强调解决人的信仰、价值观、伦理、思维、精神和哲学问题,解决人为什么生存,企业为什么发展和企业怎样发展问题。华为的文化主张是对外以客户为中心,对内以奋斗者为本。以人为本在企业体现为对内怎么样对待职工,对外怎样对待客户和社会公众,怎样尽到社会责任。

 

7、为何科学集体主义理念成为战胜困难跨越发展的文化动力?

 

今年抗疫工作动员了全民族的力量,由于纪律性强,集体主义思想牢固,一声令下,大家都能团结一致,说让戴口罩就戴口罩,说居家隔离就居家隔离,这样就能够使社会整体发展过程中,在遇到重大的危机时安全度过。

 

西方倡导的自由价值观和文化有一定道理,但在这种巨大灾难面前,它就显得应付力量不足,而集体主义显出了强大的力量。集体主义是团队精神的基础文化,极端过度的个人主义文化会影响整体发展,最终导致个人利益受损。我们反对极端个人主义,不反对科学的个人主义。私有财产是天赋人权,神圣不可侵犯,有它的合理性,但过分强调个人主义就会损害集体利益。比如建设高铁,中国建了这么多的高铁,四通八达。这在美国可能很难实现,因为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建高铁需要地势高,线路直,遇到一个单位或者个体钉子户不搬家,没办法就得绕一个弯。再遇到第二个钉子户,再绕一个弯,第三个、第五个,这就不叫高铁了,叫盘山路,所以它很难建起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只要应用,它就必定要侵犯一些个人隐私,而在西方社会个人隐私是不能侵犯的。要用互联网,就要让度一些个人利益和隐私,这是当下互联网技术条件下很无奈的事。美国发明了互联网,但是在应用中受到制约,这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异化现象吧。中国的互联网用起来会更快一些,层次会更高一些。因为从传统文化上看,中国人对个人隐私不是那么重视,让度一点只要不过分就能接受。所以互联网也好,高铁也好,这种新的科技设施对中国来讲可能实现更快一些,这与文化有关。需要说明的是科学的集体主义不等于整体至上,整体至上不是科学的集体主义,整体至上是把大家的思维固化为一个模式。科学的集体主义是发挥每一个人的长处和积极性,充分的释放每个人的智慧和创造力,能够使大家有一个充分讨论过程,叫做“和而不同”,不是“同而不和”。社会与企业组织发展过程中,既不要搞成极端个人主义,也不要搞成整体至上,泯灭了个人的创造力,而应该坚持科学的集体主义理念。

 

8、为什么说全球化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世界互通互联,经济和制造相互依赖依存,资源交叉配置,这种全球化的格局已经形成并相对固化,如果人为打破这种格局,就要付出的巨大代价和成本,是很多国家承受不了的。如美国的飞机制造,零部件的生产遍布全球各地,一下全都收回自己制造,对他们来讲难度非常之大。

 

投资、贸易和生产跨出国界,形成全球网络,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秩序已经建立起来,生产要素的国际化配置已经结构性形成,这个也是很难打破的?市场经济内在的力量正在以全球形势显现,促进了各国的经济交流发展。全球化发展使所有国家和所有人受益,已形成世界共识,世界人民已经广泛接受并认同了全球化的共同发展模式。

 

文化和思想软要素跨国流动加快,促进了不同民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交融互进。在经济硬交流过程中实现了文化上的软交流,大家也能够认同这种国际化的方式,习近平总书记讲的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深入人心,共同体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全球化过程中的文化互鉴与融合,减少了文化冲突,促进了文明共同进步,在此局面下,民族国家不可能与世隔绝,全球化不可能反转回头,历史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9、为什么说企业文化是传播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最佳方式?

 

中国企业在经营活动和企业发展中要充分重视跨文化成果和文化融合的必要性。

 

“一带一路”倡议七年,中国同138国签署合作文件,贸易总额超7.8万亿美元。

2020年9月北京举办的国际服务贸易会,有148个国家和地区的1.8万家企业参加,10万人参会。中国进口博览会已举办三届,第一届成交额578.3亿美元,第二届711.3亿美元。2020年11月5日至10日举办的第三届成交726.2亿美元,比上届增长2.1%。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连续参展比例近 80%。这些成果增长了我们的国力,与世界取得共赢效果。

 

在传播文化的功效上,企业文化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大众化、隐性强制载体形式。因为,任何民族在使用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时,在与我们进行各种贸易往来时,都必然体验和接受附着于产品和经营行为中的文化,而且潜移默化效果极佳。在企业走出国门,融入全球竞争的过程中,跨文化融合至关重要。跨文化融合有五大环节:首先要了解,了解就是要入乡随俗。第二是理解,要分析双方文化差异,加强文化沟通与交流。第三是包容,就是求同存异,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第四是尊重,就是相互尊重文化差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也要勿施于人。第五是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求同存异,合作共赢。

 

10、中国企业在国际交往活动中为何要高度重视合规文化?当下合规难点何在?

 

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讲到:“要在合法合规中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形成更多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一流企业。”合规文化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软实力之一,合规风险已上升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最大风险。合规风险包括商业腐败、违反环境法规、违反社会责任承诺、金融欺诈、参与洗钱、违反出口管制、虚假陈述、技术盗窃等。合规风险的内涵比过去拓展了很多,比如虚假陈述,美国现在制裁我们一些企业的理由就是虚假陈述。我们有时候在陈述当中,一是因为不了解不知道国外的一些规定,信息不对称,说错了被误解为虚假陈述;二是因为文化上的差异,对有些规定的理解和把握分寸不一样也被称作虚假陈述。有些企业在这个方面吃了大亏。

 

合规指遵守或承担合规义务。合规义务有两大方面:合规要求、合规承诺。合规要求指政府、监管、行业等部门提出的要求和规定。合规承诺就是遵法守纪、诚信守约。合规体现的形式是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职业道德规范。

 

遵守或承担合规义务在当下企业国际交往活动中有三个难点:

 

难点之一是非国际通行规则。非国际通行规则就是某一国家从保护自身利益出发制定的规则制度,比如像美国的长臂管辖规则,中国的互联网规则。美国的长臂管辖属于国内规则,理论上讲不应当作为国际法处理国际关系,但是实际上,你要跟他做生意,你就得遵照他的法律和规则办。非国际通行规则哪国都有,中国互联网管制方法也属此类,谷歌进入中国市场,不遵守中国互联网规则你就退出。所以不管跟谁合作,既要遵守国际通行规则,也要遵守合作方的非国际通行规则。很多国家的非国际通行规则多且复杂,需要我们的企业花费一定功夫去了解和研究。

 

难点之二是狭义专项合规发展为广义合规。专项合规包括反腐败、反商业贿赂、反环境污染等。广义合规的规包括竞争规则、金融规则、贸易规则、数据保护规则、知识产权规则等。专项合规发展为广义合规后,合规的范围大得多,致使合规风险也增长很多。

 

难点之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非契约、非规范意识和非诚信行为习惯。中国的传统文化优势很多,但是糟粕也不少,其中一点就是做事非规范习惯占主流,做什么事都鲜有量化标准和科学规范。诚信在中国的语言中表述是很多的,“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成”。《诗经》中讲到:“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但在现实生活中,诚信习惯还是十分欠缺的。

 

合规文化是一套完整的体系。建设合规文化需要包括六个方面:合规理念体系、合规培训体系、合规制度体系、合规行为体系、合规运行体系、合规考核体系。

 

11、新基建背景下,中国企业文化要向那些方面努力?

 

在以互联网经济和数字经济为主要内容的新基建模式下,要求企业提升进取文化和创新文化。

 

目前进取文化创新文化在企业中得到普遍提倡,但是跟我们时代发展还有很大差距。新基建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它包括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单的说,就是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建立更加敏捷的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模式。

 

数字化企业、智慧企业的基本要求是数字营销网络、用户需求感知分析和预测的信息采集、服务产品的更新叠代、服务渠道整合、订单到交付流程的个性化精准服务,用户生命周期响应能力的提升、平台化、集成化和场景化增值服务。用户在这个过程当的生命周期响应能力是一种体验,所以平台化、集成化和场景化,要有新的一种要求。在这种条件下,我们要鼓励开放性思维、个异化思维、建立鼓励独立思考的制度和氛围,要鼓励基层员工和干部培育个性文化,才能适应个性化的客户服务需求,形成个性化的创新思维。通过提高创新意识形成创造能力,成为企业的比较优势和前沿优势,进而占据市场竞争制高点,形成核心竞争力。

 

12、数字经济下消费者主权意识升级,企业文化工作怎样应对?

 

数字经济下消费者文化主体意识促进主权意识升级,催生了企业对个性文化的偏好和体验文化的追求。

 

消费者主权意识是指消费者使用商品享受企业服务时,完全摆脱了客户的被动地位,占据主体地位的意识。这种主权意识升级以后,它会催生对个性文化的偏好和体验文化的追求。它是社会快速发展,新商业模式下产品快速迭代,用户深度参与,创造消费需求的产物。企业与客户双方信息日趋均衡条件下,消费者不再满足于既有服务模式和标准化商品,希望在商品设计服务手段等方面体现自身的个性观念和追求,希望在享用产品和服务时,有更强的文化个性体验、场景体验和全生命周期体验,同时兼顾更强的实用性和品牌效应。

 

因此作为企业而言,要能够创造特色鲜明的体验文化,善于根据客户需求进行个性定制,能够崇尚品牌优先,才能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要求。

 

13、怎样贯彻国资委39号文件,实现文化对标?

 

国务院国资委39号文件提出的目标是:“到2022年,国有重点企业管理理念、管理文化更加先进,管理制度、管理流程更加完善,管理方法、管理手段更加有效,管理基础不断夯实,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基本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管理体系,企业总体管理能力明显增强,部分国有重点企业管理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此文件提出的具体任务是:“加强组织文化建设,着力培育传承国有企业优良传统、体现时代特征的企业文化,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塑造良好企业形象,不断增强企业凝聚力、向心力和软实力。”我们企业要向世界一流标准看齐,首先要有一流的企业文化。

 

14、一流企业文化的标准是什么?

 

一流企业文化的标准,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内质外形均具有强烈鲜明的个性辨识度和冲击力。在内容上、理念上、核心本质上,以及外在的呈现方式上,都要有个性辨识度,要有冲击力。

 

二是内部认同范围广程度深,具有统帅全局和战略,统领意志和灵魂的至上地位。全员从内心世界去认同、拥护并创造性践行公司的文化。

 

三是形成广泛社会影响的文化力,形成品牌效应。

 

四是与业务工作融为一体,在企业整体效益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基业长青趋势不断彰显过程中,成为决定性内生动力。

 

五是文化基因的恒定坚守与文化内容的时代适应完美协调。

 

基因的灵魂不能随意改动,它可以不断的完善以图不断稳固,但是具体内容要不断的丰富,适应时代的发展。这种变与不变,要有一种完美的协调。

 

15、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管理分别指的是什么?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理念系统和外显形式,理念系统就是价值观体系,外显形式包括制度、行为,还有产品、厂房、设备、环境、服饰、标识、宣传用语等。

 

企业文化建设是文化的提炼整合,形成文本将理念内化外显,内部形成共识,社会上形成形象力公信力,文化品牌的战略规划与文化变革,这些都属于文化建设的内容。

 

文化管理是将企业文化内容应用于企业战略、生产、产品、经营、管理等具体流程的行为。企业文化管理应该落实在每一个环节,渗透到每一个岗位。文化建设和文化管理不是截然分开,在文化管理过程当中,它仍然有一个不断建设丰富的过程。从总体上来讲,我国企业文化大多处在建设阶段,现在应该向文化管理迈进。

 

实现文化管理包括十个方面,以文化领战略、以文化建班子、以文化带队伍、以文化促创新、以文化定制度、以文化精管理、以文化造产品、以文化统经营、以文化塑品牌、以文化建环境,达到了这十个方面,做到高度融合为一体,便实现了文化管理。

 

16、如何建构党建文化、政治文化、经营文化为一体的大文化格局?

 

“十四五”期间,全面探讨企业党组织引领企业文化建设,总结企业党建、政治思想、企业文化统筹一体的实践经验,深入提炼党建文化内容,形成党建文化、政治文化、经济文化、经营文化、产品文化、管理文化的整体效益,献礼建党100周年,是一项重要任务。

 

党建文化包括深入普及的党建理论,系统清晰的党建理念,丰富多样的党建内容,廉洁清正的党员形象,形式多样的党建方法。

 

企业政治文化是科学的政治理论,坚定的政治理念、信仰和立场、科学民主的政治生态,严明的政治制度和纪律。

 

企业经济文化是经济文化一体化理念,先义后利以义为上以义取利的价值观,谋万世之利的战略眼光,谋天下之利的责任情怀。

 

企业经营文化是坚持社会责任与经济责任共担,坚持企业利益与客户利益共赢,坚持诚信待客的诚信观,坚持经营方法的文化个性。

 

企业产品文化是努力丰富产品中文化含量,形成文化品牌。

 

企业管理文化是全体经营者和管理者的文化能力,管理者的文化素养,培育管理者成为教师型、牧师型引领者的方式方法。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

本会新闻|中外企业文化峰会|学术论坛与班组论坛|民营文化论坛|传媒与品牌年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1778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980          技术支持:北京网站建设原创先锋

关闭
关闭